是以人为本,还是以软件为本?

2019-08-05 09:27:13      点击:

软件管理和人性管理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。矛盾之处在于软件好象不尽人情。在一定意义上把管理流程约束到软件里面,每天的管理工作应该按照一定规则的操作程序进行,而不是按照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能力特征进行,这就像很多咨询公司提出的计算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“管理流水线”一样。

是以人为本,还是以软件为本?

其实,软件是如何在企业中应用,软件如何帮助企业产生效益,软件如何在企业中起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等等问题表明,软件是需要和人的使用结合的,这就是我们说的软件管理和人的管理的统一体的问题。这两者其实是可以合二为一的。我们从两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。

一方面,我们从管理活动本身的角度去考虑。

管理活动是分层次的:

第一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是日常管理的活动,如:采购订单的制定和下达,销售订单的制定和下达,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等等。这些管理本身是需要管理者每天都要去面对和去做的,大部分是重复性的工作。这些工作有的时候占了基层领导者大量的时间,完全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,计算机软件可以在这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。

第二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是突发事件和人为管理。如财务和税务的交流,生产线突然的停产,供应商选择策略的制定等等。这些工作是计算机代替不了人做的,需要管理者自身去完成。

第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是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外部事务。如:企业转型规划,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制定,外部政府公关等等。这个层次的活动是企业高层领导去做的活动。计算机软件可以提供一些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去帮助企业做战略决策。如历史数据的挖掘,数据分析,决策分析,商业情报等等。这些计算机管理软件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做决策使用。

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计算机管理在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中起到的作用不同,计算机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是合二为一的共同体。

另一方面,我们从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上去考虑。

美国的管理突出危机意识。员工进了企业要拼命干活,否则会末位淘汰。德国和日本有点类似,他们的管理突出保险意识。员工进了企业需要和企业一道长期的发展,需要保住饭碗,这些国家员工的服务意识很强,在一个企业的时间也很长。中国的管理可能是最特殊的,国营单位强调主人翁意识,私营单位强调老板意识。

由于这种意识形态的不同,决定了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不同,也决定了计算机软件使用模式的不同。

同样的一套软件在美国或欧洲可能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和使用,但如果没有懂得中国国情和企业情况的咨询公司来实施软件系统,企业就等于买了一大堆“0”“1”代码,表面上实用,实际没有效益。这就是中国ERP软件实施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。

总之,人与软件是矛盾的统一体。要使软件创造更大的价值,人性化地使用软件意义重大。都是必不可少的。